真兒:
這是個大時代,你要踏上民族解放戰(zhàn)爭的最前線,我當然要助成你的志愿,決不能因為“舐犢之愛”而掩沒了我們的民族意識。別矣,真兒!但愿你虛心學習,勿忘我平時所教訓你的“有恒七分,達觀三分”,鍛煉你的體魄,充實你的學問,造就一個強健而又智慧的現(xiàn)代青年,來為新中國而努力奮斗!
中華民國廿八年六月四日寫于香港旅次 王雨亭
王雨亭(1892—1967),福建泉州人。1908年赴馬來西亞謀生。1932年,王雨亭和著名僑領莊希泉一起在菲律賓創(chuàng)辦《前驅日報》,由他擔任總編輯。收信人王唯真,生于1923年3月,1933年11月隨父親到菲律賓讀書,幼年即深受父親影響,積極投入各項抗日活動中。
“七七事變”爆發(fā)后,王雨亭先后介紹上百名華僑青年到延安陜北公學和抗日軍政大學學習。當時王唯真還不滿14歲,一再懇求父親允許他同行。
1938年10月,王雨亭陪同兒子踏上了北去的客輪。當他們來到香港時,廣州已經(jīng)淪陷,直到1939年6月王唯真才踏上去延安的路途。父子終于要分別了,王雨亭看到成長起來的兒子心中充滿了自豪,提起筆在兒子的紀念冊上寫下了這段話。這肺腑之言,字字句句都充滿了對兒子的殷切期望。
1949年北平解放,王雨亭陪同陳嘉庚從香港來北平,父子重逢。新中國成立后,王唯真一直在新華社工作。
(段曉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