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人成网站十八禁止,一区二区三级母乳电影,亚州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无码中文字幕伊人

傅驥

來源:中華英烈網 責任編輯:高千一 2018-05-02 10:33

傅驥,原名傅驥元,1918年生于吉林省扶余縣一個進步的滿族知識分子家庭。他出生不久,母親就去世了,由伯母養(yǎng)育。伯母是位知書達理、性格剛毅的滿族婦女,對傅驥十分疼愛。傅驥的父親傅仲霖,早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20世紀30年代初任吉林高等師范學校校長、吉林大學教授。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流亡到北平,任國立北平東北中山中學教務主任。他一生熱愛祖國,擁護共產黨,堅決抗日,對學生不斷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抗日宣傳?!耙欢胚\動”期間,曾多次營救和掩護進步青年學生,被反動當局加上“庇護共產黨”的罪名。他經常教育傅驥要愛國、愛民,良好的家庭教育在傅驥幼小的心靈里播下了革命的種子。

傅驥在家鄉(xiāng)吉林省扶余縣滿蒙兩級小學讀完了小學,接著考入吉林省永吉市毓文中學。他勤奮好學,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在本家一位哥哥的幫助下,他開始閱讀魯訊、巴金等人的著作,并參加一些反日、反軍閥的宣傳演出活動?!熬乓话耸伦儭币院?,東北山河破碎,傅驥流亡到北平,進入國立北平東北中山中學高二班學習。該校有30多個班級,兩千多名師生員工,絕大部分是東北愛國知識青年,他們懷著一顆打回老家去的愛國之心,堅決擁護共產黨的抗日主張,反對蔣介石的不抵抗主義。

1935年“一二九運動”前后,傅驥積極參加愛國學生運動,并成為運動中的骨干。這年冬天,學校中的革命骨干、積極分子分頭發(fā)動同學醞釀成立學生會,參加北平的學生游行示威。大家推選傅驥為學生會主席。12月16日清晨,全校學生分八路縱隊,手挽手,高呼口號,從學校正門沖了出去。他們沖破了反動軍警的阻攔,迅速走上北平街頭,會同北平市3萬多名市民、學生,舉行了聲勢浩大的游行示威活動,抗議國民黨政府不抵抗日本侵略,反而迎合日本“華北政權特殊化”的要求著手組建“冀察政務委員會”。

在中山中學游行的隊伍中,有位帶頭高呼“打倒大漢奸振贏”口號的青年學生,正是大漢奸蕭振贏的侄子蕭朝舞,是中山中學高預五班的學生。他之所以大義滅親走上革命道路,正是傅驥引導教育的結果。傅驥聽說蕭振贏的侄子在高預班學習,就利用同學同鄉(xiāng)的關系去接觸他、認識他,進而曉以革命道理,終于感化了他,使他加入了革命行列。蕭振贏和日本特務秘密談判的重要情報,就是蕭朝舞向地下黨組織提供的。后來,蕭朝舞毅然奔赴延安,壯烈犧牲在晉冀抗戰(zhàn)的戰(zhàn)場上。

此后,全國各地學生紛紛響應北平學生的愛國運動,各階層人民也組織起來,形成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新高潮。傅驥參加了由北平學聯(lián)組織的南下擴大宣傳團,進行抗日救亡宣傳。返回北平后,從事發(fā)展“民先”活動。1936年2月初,“民先”成立大會在燕京大學召開,傅驥和妻子王哲一起參加了成立大會。同年暑期,傅驥考入北平中法大學物理系。入校后,即擔任北平“民先”第一區(qū)隊隊長,負責北平中法大學、輔仁大學、朝陽大學、平大女子文理學院以及崇實、崇慈、一中、五中、東北中山中學的“民先”工作。他一邊學習,一邊參加革命活動,發(fā)展“民先”組織,培養(yǎng)訓練骨干、積極分子,傳遞進步書刊和馬列主義小冊子。1937年“七七事變”前后,他多次組織同學下鄉(xiāng)宣傳抗日,慰問抗日將士和傷病員。有一次在市郊宣傳時,他被反動警察逮捕,經校長曹靖華出面交涉,才被放回來。

傅驥在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捌咂呤伦儭币院?,偽北平當局把抗日進步人士的檔案交給了日本人。情況非常危急,傅驥接到組織的緊急通知,要他迅速離開北平。他和妻子王哲化裝后離開北平,經天津到煙臺,輾轉到濟南。幾天后,組織安排他到韓復榘部政訓處,與齊燕銘、劉震等一起做統(tǒng)戰(zhàn)工作。濟南淪陷后,傅驥離開濟南到徂徠山區(qū),找到了中共山東省委。1938年,組織先分配他到八路軍抗日游擊第四支隊工作,6月又調他到第三支隊政治部任科長,分工宣傳工作。傅驥多才多藝,能編能演能唱能畫,走到哪里就宣傳到哪里,深受戰(zhàn)士和老鄉(xiāng)的喜愛。傅驥任三支隊八團政委時,駐在離張店十幾公里的王固村,正是由于群眾基礎好,情況及時準確,所以才使張店的日軍和漢奸武裝外出搶掠時常??帐侄鴼w。

1938年12月,組織上調傅驥到中共山東分局(駐地沂水縣王莊)工作,后又派到諸城、安丘、高密三角地帶爭取愛國進步人士王林肯合作抗日。王林肯是老同盟會員,抗戰(zhàn)前曾任過縣長,有愛國心。他組織了500余人的武裝隊伍,國民黨頑固派拉攏他。正當他舉棋不定時,傅驥趕赴王林肯處做說服動員工作。王林肯很快和傅驥成了好朋友,欣然接受了傅驥的建議,并將其武裝隊伍整編為八路軍第九支隊,王林肯任司令員,傅驥任政委。

針對部隊成分復雜、素質差的問題,傅驥發(fā)揮自己政治工作與組織工作的特長,較系統(tǒng)地向指戰(zhàn)員講解共產黨的抗戰(zhàn)主張、抗戰(zhàn)形勢、抗日游擊隊的性質與任務、紅軍的傳統(tǒng)與紀律等等,結合培養(yǎng)骨干,發(fā)展共產黨員,開展軍事訓練,大大提高了部隊的素質和戰(zhàn)斗力,部隊面貌有了很大改觀。他還組織民運工作隊,深入鄉(xiāng)村向群眾宣傳抗日游擊隊與抗戰(zhàn)的關系,動員老百姓支持部隊。第九支隊得到了鞏固和發(fā)展,很快由500余人發(fā)展到700余人。

1939年3月,山東縱隊開始第一期整軍,第九支隊與八支隊、二支隊合編成新的一支隊。傅驥奉調回到山東縱隊指揮部聯(lián)絡部,在部長姚仲明領導下工作。為了貫徹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山東分局的統(tǒng)戰(zhàn)政策,團結友軍共同抗日,山東縱隊領導黎玉、姚仲明派傅驥等到駐魯?shù)膰顸h五十七軍中開展工作。他們與五十七軍中的一些中下級軍官進行接觸,轉達了中共山東縱隊團結友軍共同抵抗日軍的誠意。

同年3月,傅驥被組織派往中共中央山東分局黨校學習,畢業(yè)后留校任校黨總支書記。不久,國民黨頑固派開始猖狂反共,逮捕、扣押、殺害我黨政軍工作人員。為開展反頑斗爭,建立鞏固的根據(jù)地,中共中央山東分局組織了以黨校副校長陳明為團長的工作團,由傅驥帶領部分黨校學員,深入到沂水西部三、四區(qū),協(xié)助地方恢復被國民黨頑固派破壞的黨組織,發(fā)展地方武裝,建立和擴大民主政權。經過一段艱苦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

1939年6月,日軍糾集2萬余人對沂蒙抗日根據(jù)地進行第一次大規(guī)?!皰呤帯?。日軍以沂水縣東里店為中心,分進合擊,并于6月7日出動飛機轟炸東里店鎮(zhèn)。駐東里店的國民黨山東省政府主席沈鴻烈只帶少數(shù)警衛(wèi)部隊倉皇逃向臨朐山區(qū),其基層軍政人員也大部躲進大山中。中共中央山東分局為便于活動,有組織地自王莊撤出,轉移到沂水縣二區(qū),原駐沂水縣夏蔚鎮(zhèn)的分局黨校,隨分局機關轉移到二區(qū)胡同峪村一帶。因為分局機關隊伍過于龐大,行動遲滯,分局便將黨校等單位分離出來,要他們單獨堅持反“掃蕩”斗爭。傅驥和分局黨校副校長陳明、教務主任潘維周,共同挑起帶領教職工和學生在極艱苦條件下生存、戰(zhàn)斗的重任。

此次“大掃蕩”過去以后,中共中央山東分局作出部署,在根據(jù)地整頓中共黨組織、群眾組織,建立抗日民主政權。傅驥作為工作團的指導員,與劉增浩、楊琳等帶領分局黨校學員到沂水二、三區(qū)工作。三區(qū)斗爭環(huán)境復雜,共產黨的基礎相對薄弱,工作團重點對三區(qū)開展工作。他們對經過“掃蕩”的群眾組織進行了整頓,審查各組織負責人的政治表現(xiàn),在此基礎上,著手籌備建立區(qū)、鄉(xiāng)兩級抗日民主政權。傅驥向各界群眾、積極分子宣傳,讓他們推選自己的代表作為選舉區(qū)、鄉(xiāng)政府的組成人員。他還耐心做非黨左派分子、擁護抗戰(zhàn)的中間人士的工作,爭取地方紳士參加抗日民主政權,真正貫徹黨的“三三制”政策。經過一個多月的工作,三區(qū)抗日民主鄉(xiāng)政府、區(qū)政府順利誕生。傅驥和工作團成員又主持召開了共產黨員代表會,選舉了中共三區(qū)區(qū)委,從而使沂水三區(qū)抗日工作得以鞏固與發(fā)展。二區(qū)與三區(qū)抗日根據(jù)地連成一片,抗日根據(jù)地初具規(guī)模。

1939年8月,完成工作團的任務以后,傅驥回中共中央山東分局做工作匯報。幾天后,他和劉干等三名同志在返回工作地點,途經沂水縣沙地村時,被依仗土頑武裝“沂蒙大隊”的反動地主陳子俊父子拘捕,后被秘密殺害于挑擔崗子山麓,年僅22歲。傅驥犧牲后,沂水縣抗日民主政府和當?shù)?span style="text-indent: 2em;">群眾把他的遺體就地掩埋。1945年,中共沂中縣委、縣政府將烈士遺骸遷葬于王莊革命烈士陵園。

(楊恩玉)